你能想象历史上竟然有不喜欢美女的皇帝吗?作为一国之主,皇帝的职责不仅仅是处理朝政和治理国家,更肩负着传宗接代、延续皇室血脉的重任。因此,他们必须不断纳妃,以确保有足够的皇嗣继承王位。不论对身边的妃子是否有感情,皇嗣永远是第一位的。然而,在南北朝时期,有一位皇帝却与众不同——他几十年不近女色,心无旁骛地追随佛法,被世人尊称为“菩萨皇帝”。
在那个普遍寿命短暂的古代,萧衍竟然活到了86岁,堪称那个时代的长寿典范。
这位皇帝出身显赫,历史上虽有不少支持佛教的君王,但真真正正出家的却罕见。梁武帝萧衍便是这位独树一帜的奇葩皇帝。萧衍出自门阀士族——兰陵萧氏,这个家族起源于两晋时期。永嘉之乱期间,他们迁徙至兰陵郡,凭借家族庞大且声望极高,因此被称作兰陵萧氏。
展开剩余76%萧氏家族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先祖——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。算起来,萧衍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代孙。萧衍本身颇有才干,他建立了梁国,早年积极理政,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,使国家政局长时间保持稳定。可当局势稳定后,萧衍开始感到疲惫。
与其他皇帝沉溺于酒色不同,萧衍转而投身佛法,开始吃斋念佛,坚信远离酒色荤腥能延年益寿。他广建寺庙,自己身体力行,还鼓励大臣和百姓跟随信佛。在他的带动下,佛教迅速在民间盛行起来。比如江苏南京的同泰寺,就是梁武帝在位第二年下令兴建的。
萧衍对同泰寺感情深厚,四十多年间,每当心情不佳,便亲自前往同泰寺当和尚。他一共“出家”过四次,每次都引发朝廷大臣的紧张,他们花费巨资将皇帝从寺庙“赎回”。这样执着于出家的皇帝,在封建历史上绝无仅有。虽然他一边出家一边理政,但这让人疑惑,他如何兼顾国家大事?
作为皇帝,萧衍肩负着繁衍后代的责任,但他却几乎不理会三千后宫,专注于佛门修行。他对僧人极为尊敬,从不以皇帝自居,亲自迎接高僧,替他们斟茶,毫无君王的架子。他甚至特令高僧自由进出皇宫讲经,所有侍卫不得阻拦,否则严加惩处。
在这样的支持下,南朝寺庙数量迅速激增。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《江南春》中,就描绘了梁武帝时代寺庙的繁荣: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”
“菩萨皇帝”这一称号的由来,并非仅因为萧衍多次“出家”,而是在519年,他在寺庙正式受戒,成为佛弟子。这一仪式标志着他被菩萨接纳。后来527年和529年,萧衍两度到寺庙生活,第一次只呆了三天便回宫,朝臣们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。第二次竟待了两个月,这让文武百官震惊不已,担心皇帝要弃国离朝。
朝臣们连忙跪求萧衍回宫,萧衍提出寺庙需捐献,臣子们忙掏钱,最终皇帝满意归朝。尽管回宫,他依然刻苦钻研佛法。十七年后,萧衍又心生出家念头,546年和547年两次出家,年迈的他体力大不如前,朝臣只能紧跟前去劝回,每次赎回所花国库的钱都不少。
这些钱可都是国库银两,萧衍似乎毫不在意,只要看到真金白银流入寺庙,他便脱下僧袍,换上皇袍。最后一次出家归来不久,侯景之乱爆发,萧衍已无力平叛,第二年被囚禁饿死。一代开国皇帝就此陨落,南朝大臣们也终于不用再担心皇帝突然出家。
萧衍戒色戒酒,吃素念佛,这些无疑助他长寿到86岁。但他沉迷佛法、懒于政事,也间接促成了后来叛乱的爆发。其实,萧衍多次出家,或许是为了试探臣子的忠诚,那时政局动荡,他对自己皇位忧心忡忡。然而,用这种方式考验臣子不如勤政爱民。叛乱终于在552年被平定,萧氏家族才重获安稳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-证券配资炒股开户网站-深圳十大配资公司-萧山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